更新时间:2022.12.16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妨碍执行公务的,如果符合有危害公共安全、企图逃跑等的行为时,可以进行逮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
妨害公务罪构成要件: 1、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不要求特殊身份; 2、主观上为故意,过失不构成妨害公务罪; 3、客体上侵犯了国家机关执行公务的秩序和国家机关的权威; 4、客观方面实施了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
刑事案件被害人可以是申诉主体。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自诉案件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
妨害公务罪,又称“阻碍执行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属于刑事犯罪,是我国刑法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的一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 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在作出提审、再审决定之日起三个月以内审结,需要延长期限的,不得超
妨害公务罪的立案标准是: 1、以暴力、威胁的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 2、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 3、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
刑事案件被害人是申诉主体。对于有被害人的案件,决定不起诉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将不起诉决定书送达被害人。被害人如果不服,可以自收到决定书后七日以内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请求提起公诉。人民检察院应当将复查决定告知被害人。对人民检察院维持不起诉决
是否缓刑,取决于犯罪人是否符合法定的缓刑条件,与是否取得被害人的谅解没有必然的联系。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
立案标准: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
涉嫌妨碍公务罪的刑事立案标准有: 1、用暴力和威胁的方式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责的; 2、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用暴力和威胁的方式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 3、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和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任务,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