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11
对于醉驾可能判拘役的情形,若符合规定一般是能保释的。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醉驾拘役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醉酒驾驶机动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处罚: (一)造成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或者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 (二)血液酒精含量达到20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 (三)在高速公路、
驾驶员醉驾交警不可以不移交。醉酒驾驶的已经触犯了刑法,构成了危险驾驶罪,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处拘役并处罚金。构成犯罪的,交警必须移交至人民检察院,并由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醉酒驾驶拘役不能保释。保释又可以称为取保候审,是一种保障刑事诉讼正常进行的强制措施,只能在法院定罪量刑前使用,法院定罪量刑后取保候审作为一种强制措施的使命就结束了,犯罪人只能认真去监狱或者看守所服拘役刑。
醉驾被判拘役可以出来。但是只有在拘役刑满之后就可以出来。 可提前释放的条件: (1)不致再危害社会。不致再危害社会是指罪犯在执行期间一贯表现好、认罪服法、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积极参加劳动、完成生产任务或
醉驾者被判处拘役后,只要符合缓刑的条件,就能判处缓刑。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
可以,但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
醉驾被判处拘役是可以减刑的。根据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被判处拘役、管制或者是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如果有悔罪表现、认真遵守规则或者有立功表现的话是可以依法减刑的,但是不能少于原刑期的一半。
醉驾处罚拘役后是不可以保释的,因为拘役意味着已经判刑,则不适用于保释。保释应该理解为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的强制措施。
醉驾拘役可以缓刑。醉驾无事故,由法官根据嫌疑人认罪态度和法律规定进行判决。如果符合缓刑的条件,可以争取缓刑。 缓刑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刑罚的制度,是对刑罚的暂缓执行,其执行形式为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
醉驾拘役可以监外执行。醉驾的处罚标准如下: 1、醉酒驾驶,由公安机关约束至酒醒。吊销机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2、醉酒驾驶营运车辆,由公安机关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0年内不得重新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