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1.27
诬告陷害罪与报复陷害罪的区别如下: 1、客体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民主权利。 2、对象不同:前者的对象是一切公民;后者的对象是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与举报人。 3、主体不同:前者是一般主体;后者是国家机关工
妨害司法罪包括: 1、伪证罪是指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在刑事诉讼中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犯罪证据的行为; 2、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诉讼代理人提供、出示、引用的证人证言或者其
法律规定缓刑的条件有: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
妨碍公务罪的量刑标准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对于情节一般、造成的社会影响较小、危害后果轻微的,可在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幅度内量刑。妨害公务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或者严重后果,或者致执行公务的人员一人轻伤,量刑起点为一年有期徒刑
妨害公务罪一般是指,通过暴力和威胁等手段,妨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妨碍人大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妨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以及故意妨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根据刑法对妨碍公务罪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罪犯的执行一般采取的是就近收监执行的原则,即无论户籍地在哪里,只要在判决地被判决后,就依判决地附近的执行场所收监执行。而且对于刑罚的执行,一般是在判决地所在的省份服刑,很少有跨省服刑。根据刑法的规定,我国刑罚主刑分为
妨碍公务罪的判刑处罚标准如下: 1、妨害公务犯罪情节一般,造成的社会影响较小,未造成轻微伤以上后果的,量刑起点为拘役四个月; 2、妨害公务犯罪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量刑起点为有期徒刑一年。 2、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妨害公
妨害公务罪一般能判三到七年。具体阐述,可根据《刑法》有关规定和我国司法实践经验进行,具体如下: 1.一般情况的处罚: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针对特殊情况或特定条件下的情况:使用枪支、管制刀具
二者相区分的关键在于其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主体不同: (1)妨害公务罪通常必须是以暴力、威胁方法实施,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则不要求必须使用暴力、威胁的方法,比如欺骗隐瞒、消极抵制、无理取闹等等; (2)妨害公务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而拒不执
劫持汽车罪和破坏交通工具罪的区别是劫持船只、汽车罪的行为人通常采取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船只、汽车,破坏交通工具罪的行为人通常是采取盗窃、爆炸等手段破坏。前者的犯罪对象仅限于船只、汽车,后者的犯罪对象则不限于船只、汽车,还包括火车、航空
我国刑法规定,妨碍国家公务人员执行公务的,根据不同情形会判处不同刑罚。若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则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这里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公安机关、税务机关、水务部门等。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