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5
故意丢失机密文件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丢失泄密文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酌情处罚。
商业秘密保密期限是无限期的,应该永久的保护商业秘密。商业秘密保密义务是一项法律义务。即使权利人与义务人未约定保密期限,只要该商业秘密未被披露且仍具有经济价值,且权利人对该商业秘密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该商业秘密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商业秘密,知悉
商业秘密保密期限没有具体的时间长短规定。但是只要该商业信息一直处于被保密的状态,该商业秘密就一直受到法律的保护。并且权利人可以决定对商业秘密进行无期限的永久性保护。
员工离职后保密期限一般为2年或3年,具体期限的长短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进行协商。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许多企业认为员工在在任期间对企业有保密义务,而离职之后,便不再负有保密义务,实际上这些认识是不全面的。保密协议中的商业秘密无论是在任职期间还是离职后,知悉企业商业秘密的员工都负有保密的义务,这是法定义务。员工在离职之后,若擅自公开或使用,则
保密及竞业限制最长是二年。保密协议竞业限制的时间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确定,最长不得超过二年。在此期间劳动者不能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就业,不得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
秘密级的保密期限为不超过十年。超过十年的,应当解除秘密保护。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机关、单位应当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具体的保密期限、解密时间或者解密条件。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已满的,自行解密。机关、单位应当定期审核所确定的国家秘密。对在保密期限内因保密事项范围调整不再作为国家秘密事项,或者公开后不会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不需要继续保密的,应当及时解密;对需要延长保密期限的,应当在原保密期限届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