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17
抢劫危险物质罪量刑具体细分成以下标准:行为人抢劫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应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构成刑事犯罪的,要依据触犯的罪名,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等因素,依据
非法携带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处罚标准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若是携带爆炸物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虽未达到情节严重的标准,但拒不交出的,也会构成此罪。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贮藏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涉嫌以下情况之一的,应立案追诉:(1)人员受重伤或死亡的;(2)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3)非法制造、买卖、运输、贮藏毒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造成人员重伤或者死亡的; (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十万元以上的; (三)非法制造、买
非法储存危险物质罪既遂判刑标准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非法买卖、运输、储存核材料,数量较多的,多次非法买卖运输核材料,屡教不改的,既买卖又运输、储存核材料的等,加重处罚。
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制造、买卖、储存、运输、邮寄、携带、使用、提供、处置危险物质的,以及丢失上述物质不报的,属于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其中“危险物质”包括: 1、爆炸性物质 2、毒害性物质 3、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造成他人中毒的严重后果,危害了社会的公共安全。要构成本罪,行为人必须实施引起中毒,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本罪在主观上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已经预见其实施的行为可能会引起中毒,危害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是在2001年刑法增设的罪名。指的是犯罪嫌疑人在没有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的前提下,通过非法手段途径,实施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物质的行为,从而对公共安全造成危害。根据我国《刑法》的
我国司法解释对于非法储存危险物质的立案追诉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如果行为人非法储存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同时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立案追诉: 第一,造成人员重伤或者者死亡; 第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到十万元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