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22
行政诉讼对诉讼时效是有规定的。如果当事人不服复议决定而起诉的,诉讼时效是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的十五日内;如果当事人是直接向法院起诉的,诉讼时效是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的六个月内。
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 认定条件: (1)主体条件,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 (3)主张的权益是合法权益; (4)主张的权益受到损害; (5)主张的
行政诉讼应在什么期限内提起要分情况: 1、对于复议决定不服的,需要在15日之内提起; 2、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 3、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其他案件自
行政诉讼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如果申请了行政复议的,对复议决定不服的
对行政诉讼的期限规定是: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不服复议决定的起诉期限是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对有关人民政府作出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的处理决定不服的起诉期限是,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
行为人向行政复议机关提起复议后,对复议结果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法》规定,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
1、行政合同的当事人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享有行政权力。 2、行政合同的目的是实施行政管理。 3、行政主体对于行政合同的履行享有行政优益权。
二者的区别: 1、审理机关不同。行政复议是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级行政机关审理;而行政诉讼则是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审理。 2、法律依据不同。行政复议依据的是《行政复议法》及《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而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法的法律意义如下: (一)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 (二)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三)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 1、被诉的行政行为属于具体的行政行为; 2、诉讼原告是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对人或利害关系人; 3、有明确的被告; 4、有具体的诉讼请求。
涉外行政诉讼,是指作为原告的一方当事人或者第三人为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中国领域内进行的行政诉讼。 特点: (1)原吿为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外国人指具有外国国籍的人,无国籍人包括没有国籍的人和国籍不明的人,外国组织指外国的企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法定事由而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暂时停止。法定事由消除后,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指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的范围,这一范围同时决定着司法机关对行政主体行为的监督范围,决定着受到行政主体侵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诉讼的范围,也决定着行政终局裁决权的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有关行政诉讼受案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