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1.15
认定经济犯罪要求发生在经济领域,即发生在国民经济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环节。并且行为人主观上为故意,且一般都具有谋取非法利润的目的,同时直接危害国家的经济管理活动。具体指在社会经济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领域,为谋取不法利益,违反国家经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其中,次要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主要客体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正常管理活动。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向他人索取财物,或者收受他
过失犯罪的认定如下:过失犯罪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过失心理,过失行为必须发生危害社会较为严重的结果,同时必须有处罚该类过失犯罪的分则性明确规定。过失犯罪行为本身蕴涵着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可能性,属于不适当的、应当受到谴责的行为。
刑法中的犯罪是指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财产权、人身权、民主权等权利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予处罚的,都是
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如预备犯罪工具、创造犯罪条件等。 (一)在认定犯罪预备时,必须把犯罪预备与犯罪的预备阶段区别开来。 (二)在认定犯罪预备时,必须把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区别开来。 (三)在认定犯罪预备时,还必须把犯罪的预备
过失犯罪的认定如下: 1、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过失心理,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根本否定态度; 2、行为必须发生了危害社会的结果,从法律规定来看,这些结果一般都是比较严重的结果; 3、必须有处罚这类过失犯罪的明确规定。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应当预见自
职务犯罪行为的认定: 1、职务犯罪主体:人民团体中的工作人员、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2、职务犯罪的客体要件:侵害的是国家对职务活动的管理职能。 3、职务犯罪的主观要件:行为人对其行为所持故
从犯是相对于主犯而言的。认定从犯,要从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实际参加的程度、具体罪行的大小、对危害结果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去具体分析判断,看其在共同犯罪中是否起次要的作用或者辅助作用。
单位犯罪的认定如下: (1)从单位的成立形式和组织结构看,经过有权机关或组织审批、登记注册的社会经济组织等,可以认定为单位; (2)从单位的实际活动性质看,如果单位主要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或者成立单位的目的就是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应当否定其正
认定单位犯罪的条件有: 1、成立单位犯罪的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要求单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 2、单位实施的犯罪行为以法律明文禁止单位实施的危害行为为范围; 3、目的是为单位谋取非法利益。
根据《刑法》第25条第1款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一)各共同犯罪人所实施的行为都必须是犯罪行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即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是指向同一的目标彼此联系、互相配合,结成一个有机的犯罪行为整体。 (二)各个
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我国刑法理论的主流观点认为,成立共同犯罪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主体必须是2个以上达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或者单位; 第二,构成共同犯罪必须是二人以上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第三
从结构上看,共同犯罪的分类可以分为两类。 任意共犯:一人可以单独实施的犯罪,由两人共同实施。如盗窃罪,一人可以实施,二人三人也可以共同实施。 必要的共同犯罪:由两人共同实施才能完成的犯罪。比如聚众持械劫狱罪,重婚罪。 共同犯罪分为主犯、从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