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1.15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两个以上行为人共同故意实施了盗窃行为,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其盗窃数额不在分开计算,共同盗窃所得数额即是盗窃数额。
应这样认定犯罪中止: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形态一般可分为预备、中止、未遂、既遂,中止犯主观上表现为行为人自动的意思表示,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
构成犯罪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要件: 1、客体要件,是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2、主体要件,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或者单位; 3、主观要件,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 4、
如果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侵害的客体是社会秩序;客观方面是实施了组织、领导、参与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行为,可认定为构成涉恶犯罪中的组织、领导、参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定: (一)犯罪集团的人数较多(三人以上),重要成员固定或基本固定。 (二)经常纠集一起进行一种或数种严重的刑事犯罪活动。 (三)有预谋地实施犯罪活动。 (四)不论作案次数多少,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或其具有的危险性都很严重。
认定经济犯罪要求发生在经济领域,即发生在国民经济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环节。并且行为人主观上为故意,且一般都具有谋取非法利润的目的,同时直接危害国家的经济管理活动。具体指在社会经济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领域,为谋取不法利益,违反国家经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予立案追诉。 本条规定的“走私”是指明知是毒品而非法将其运输、携带、寄递进出国(边)境的行为。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走私进口的毒品,或者在内海、领海、界河、界湖运输、收购、贩卖毒品的,以走私毒品罪
认定疏忽大意的过失,关键在于正确判断能够预见、应当预见,其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事件已经发生,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发展过程已清楚地展现出来故司法工作人员不应由此逆推行为人能够预见、应当预见; 2、不能因为结果严重就断定行为人能够
重婚罪的认定: 1、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具有重婚的行为。 2、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关系。 3、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 4、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一是有配偶的人,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又与他人成立婚姻关系;二是没有配
符合以下要件可认定犯罪成立: 1、犯罪客体,即侵害了为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2、犯罪客观方面,即实施了危害行为、危害行为造成或者可能会造成危害结果; 3、犯罪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单位; 4、犯罪主观方面,即
犯罪主体的认定: 1、自然人主体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军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司法工作人员等具有某种特定身份、对其犯罪主体资格有重要影响的特殊主体。 3、单位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行为并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公司、企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犯罪未遂其特征是: 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作为某种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 2、犯罪没有得逞,指犯罪的直接故意内容没有完全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