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04
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劳动法对工伤规定的细则主要见于《工伤保险条例》。具体而言,《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了七种工伤认定的情形,以及三种视同工伤的情形。其中包括因为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从事与工作有关的任务受到伤害等情形。一般来说是在工作场所且在工作时间内从事与工作
劳动法对女工产假的规定: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
《劳动法》规定如果员工有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等情形的,单位可以辞退员工,且无需向其支付赔偿或者补偿。但如果单位违法与员工解约的,要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其支付赔偿。
《劳动法》规定员工发生工伤,若用人单位依法购买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应支付费用有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
劳动合同法关于工资的规定: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劳动关系双方的约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如月薪酬、季度奖、半年奖、年终奖。但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由用人单位承担或者支付给员工的下列费用不属于工资: (1)社会保险
劳动法工伤规定劳动者是因工作原因收到事故伤害的;是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患职业病的;是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等情形应当认定为工伤。
工伤赔偿具体要看当事人受伤时候的伤残鉴定等级以及是否死亡。关于工伤赔偿通常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月来给予的一次性伤残津贴、工伤保险基金来支付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用人单位来支付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如果员工因工死亡则有:丧葬补助金、供养
劳动法对员工旷工处罚规定: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经济损失的赔偿,用人单位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
劳动法中并没有对员工旷课的处罚有明确的规定,具体的处罚需根据单位内部规章制度而定。另外法律中关于旷工有以下规定: 1、单位可以制定企业规章制度,可以规定对旷工的员工的相关处罚; 2、如果员工因无故旷工等行为对单位造成损失的,单位有权解除劳动
劳动者认定工伤后赔偿规定有: 1、员工因工死亡后,赔偿项目包括:丧葬费、亲属抚恤金、一次性死亡补贴; 2、员工工伤后,赔偿项目主要包括:医疗费、住院伙食补贴、交通住宿费、辅助器具费、停工留薪期间的工资、生活护理费、伤残补贴、伤残津贴、一次性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