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2
财产保全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是情况紧急,不采取财产保全将会使申请人的合法财产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 2.必须由利害关系人向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法院不依职权主动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3.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否则法院将驳回申请。
诉讼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的案件,在对该案判决前,依法对诉讼标的物或与本案有关的财物采取的强制性措施。
一般情况下,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是能作为保函的。 在司法实践中多数地方的法院都是将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可以作为保函使用,因为一旦保险公司提供了担保都会向法院提交一份保函。
刑事案件先进行民事诉讼是不可以的,应当在刑事案件审结终结后,才能提起民事诉讼。如果民事案件是因为刑事案件引起的,受害者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1、诉前财产保全,由利害关系人在起诉之前向受诉法院提出申请。 2、提供财产线索; 3、担保,人民法院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请求驳回. 4、裁定,当事人申请诉前保全的,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须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一旦
离婚诉讼是有必要依法进行财产保全的。我国最新《民事诉讼法》规定,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提起诉讼前申请财产保全,并提供相应担保。
起诉离婚可以申请财产保全。在离婚案件中,一方当事人存在恶意转移、隐藏、挥霍或处分夫妻共同财产或个人财产,从而产生危机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共同债务清偿等一系列问题时,在情况紧急、迫在眉睫时,另一方当事人有必要申请诉前财产保全。
民事诉讼诉前财产保全的适用条件: 1、只得在情况紧急的情况下提起诉前财产保全。 2、诉前财产保全必须由申请人提供担保。 3、将来提起的诉讼必须是给付之诉。 4、前财产保全的申请人必须是利害关系人。
财产诉讼保全的意思是:在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为保证将来的判决能得以实现,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人民法院依职权决定,对当事人争议的有关财物采取临时性强制措施的制度。财产保全之后,对方将不能转移财产。
诉讼中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之后、作出判决之前,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执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 民事案件从人民法院受理到作出生效判决需要经过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法院判决生效后,如果债务人不履行义务,债权人申请强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