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21
侵占商标权的界定如下: 一、确定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权利范围; 二、确定被控侵权的具体对象; 三、将被控侵权对象与注册商标和该商标所核定使用的商品进行比较,认定被控侵权的商标与注册商标是否相同或者近似,以及被控侵权商标所使用的商品与该注册商标所
举报商标权侵权的,商标注册人可以就侵权行为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举报侵权行为。并且如果侵权行为情况严重,可能会构成刑事犯罪的,商标注册人还可以向当地的公安机关举报处理。
行为人实施侵犯商业信誉的行为,构成本罪的,对其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上述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规定,捏造并散布虚伪事
有下列责任:1.直接侵权责任。直接侵权行为,是一种直接非法使用著作权或邻接权的权利或妨碍他们行使这一权利的行为。如在有著作权的作品上改变作者署名,对内容进行修改,未经作者允许擅自发表他人作品的都是对作者著作权精神权利的直接侵犯。2.间接侵权
《商标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商标侵权行为如下: 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2、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
假冒商标属于商标侵权。依据《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
公平责任是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
商标侵权的认定部门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人民法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商标侵权行为的查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依职权主动查处;二是依投诉(举报)查处。《商标法》规定: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依法查处。从此条的规定可以看到,
假冒注册商标罪的追诉标准: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追诉标准是: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在十
界定商标侵权的标准是: 1、必须有违法行为存在,即指行为人实施了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行为。 2、必须有损害事实发生,即指行为人实施的销售假冒商标商品的行为造成了商标权人的损害后果。无论是财产损失还是商誉损害都属损害事实。 3、违法行为人主
一切侵害他人注册商标权益的行为,都是侵犯商标权的行为。 根据《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侵权人给商标权利人造成损失的,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恶意侵犯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