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2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赔偿标准: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如果销售者销售明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了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商家要求商品价钱十倍的赔偿金。其实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化妆品的赔偿标准也是参照食品的“假一赔十”来执行。 还有一
消费者可以拨打12345政府服务热线进行投诉、举报。也可以拨打市级和各县(市)区级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话进行投诉举报,由各级消费者协会及时进行调解。或者直接拨打全国热线12315。如果仍得不到解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大数据杀熟,侵犯了消费者权利如下: 1、消费者选择权。现在平台根据消费者浏览记录,推送价格不同的商品,其实侵犯了消费者自主选择的权利。 2、消费者个人信息受保护权。如果经营者利用大数据进行差别化定价,会侵犯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保护权。 3、消费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 销售者赔偿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销售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其他销售者追偿。 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赔偿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销售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其他销售者追偿。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
消费权益受到侵害申报的范围为: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以及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资料,与经营者发生争议的申诉或对经济活动中违法违章行为的举报。
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因商家不合格产品或劣质服务而造成人身伤害,轻则皮肉之苦,重则残疾终身以至死亡,消费者可以要求提供不合格产品或劣质服务的经营者予以赔偿。 消费者可以请求的具体赔偿范围是: 1、一般伤害赔偿: ①医疗费,②护理费,③
侵害消费者权益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及本办法规定对经营者予以行政处罚的,应当记入经营者的信用档案,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及时向社会公布。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当中没有关于十倍惩罚性赔偿的规定,十倍惩罚性赔偿的规定体现在《食品安全法》中,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财产侵权损害赔偿计算标准是协议优先,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诉,法院一般会按照被侵权财产所受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其他合理方式计算,来赔偿被侵权方所遭受的损失。
1、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的,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了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 2、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
在完全不能自理的情况下,赔偿标准是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大部分不能自理的时候则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要是只有部分不能自理的话那么护理费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