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30
只要主合同是合法有效的,义务未履行不影响保证合同成立。因为保证合同是为保障债权的实现,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保证人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合同。因此,若债务到期不履行,则保证人需按保证合同约定承
判断是否构成迟延履行合同有以下方面: 一、存在着有效的债务; 二、能够履行; 三、债务履行期的届满后,债务人没有履行债务,这里的没有履行不包括不适当履行或者其他履行不完全的行为(如履行地点不当); 四、债务人未履行不具有正当事由。
一般情况系,不履行合同的行为都只是属于民事违约,而不构成诈骗。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会构成刑法上的合同诈骗罪,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
合同成立需要当事人履行合法原则、公平原则、平等自愿原则、协商一致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等。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当事人应当遵循自愿原则,作出真实意思表示。
主合同义务未履行保证合同成立。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合同到期后,原合同义务未在约定的期限内履行,构成违约。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第一款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
根据法律规定,实际履行不能可以构成合同解除。法定解除合同的情形有: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其他法定情形
合同履行不能是可以解除的,但要具体分析情况。履行不能又称给付不能,是指债务人由于某种原因,事实上已不可能履行债务。履行不能使债的目的客观上无法实现,因而导致债务消灭或转化为损害赔偿之债,债权人无法请求继续履行。 根据《民法典》第562条,当
合同到期未能履行不构成违约。原合同到期后,双方虽未约定到期自动续约,合同期限届满后,合同一方仍按原合同约定的标准继续履行义务,另一方认可并受领的,视为双方均认可按照原合同约定的标准继续履行义务是有效的。但此时并不能认为合同已自动续期,仅合同
判断是否构成迟延履行合同的要件是: 1、合同是依法成立的,债务是有效的; 2、当事人有履行债务的能力; 3、履行期限已经届满; 4、当事人仍未履行。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符合撤销事由就可以撤销。合同可撤销的情形: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2、以欺诈、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欺诈、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3、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合
合同能提前履行。按照全面履行原则,债务人应当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履行自己的债务,债权人有权对损害其利益的提前履行予以拒绝。但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原则,在债务人希望提前履行,而提前履行又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情况下,债权人则不能拒绝,如拒绝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