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29
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
对一般的民事案件,应该向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如果被告的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应向被告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如果被告是数个,而且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又不在同一区域内,可向其中的任何一个区域的法院起诉。 下列三种案件,原告可向自己住所地法院起诉
民事诉讼一般是在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当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时,由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特殊案件由原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民事诉讼中,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起诉方式为: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方式有书面起诉和口头起诉两种。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民事纠纷起诉流程是: 1、写好诉状,交到法院的立案庭; 2、立案庭法官在七日内会通知当事人是否立案; 3、若决定立案,将在7日内预收案件的受理费,并在立案后2日内交审判庭; 4、庭审程序有庭审准备、法庭调差、法庭辩论、案件评议和宣告判决。
当事人可以书写起诉状,前往被告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起诉状的内容包括:当事人的自然情况、诉讼请求和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等。
不同的案子诉讼时效期间是不一样的。普通诉讼时效为三年,最长权利保护期间是二十年。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一)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二)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三)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
当事人因为民事纠纷提起诉讼的,需要准备好起诉状以及与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递交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还需要注意起诉的法定条件为,原告要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要有明确的被告,要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及事实和理由等。
关于“民事诉讼向哪个法院起诉”问题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是一般的民事案件,可以向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但如果被告的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就应该向被告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一旦被告是法人或其他组织,则应向该单位所在地法院起诉;被告是数
当事人一般是向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但如果是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对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诉讼、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一般向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起诉: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二)立案审查: 1.不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2.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原告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 (三)受理后: 1.法院
中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民事诉讼依法由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提起。法律规定支持起诉原则,目的在于发挥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同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