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5.31
除了由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在内的都不能够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单位是指机关、团体或属于一个机关、团体的各个部门。按此解释,单位不仅指机关、团体等本身,还指其下属部门或分支机构。有些虽然是单位,但却不能够成为单位犯罪主体。 所谓单位
1、拘役一般只适用于犯罪性质比较轻微的犯罪。 2、拘役多适用于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犯罪。 3、在中国刑法分则中,设置拘役刑的条文大多数是把拘役作为最低法定刑规定的。
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适用缓刑的对象包括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犯罪分子。 《刑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缓刑的适用对象是那些被判处的刑罚为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情节比较轻并且有悔罪的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对其宣告缓刑也不会对其所居住的社区有重大不良影响的罪犯,但不能适用于累犯或者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符合以上所有
不适用假释的犯罪有: 1、被判处管制、拘役的犯罪分子; 2、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犯罪分子; 3、不满足执行部分刑罚的犯罪分子。
我国《刑法》中所规定的不能适用假释的罪犯包括: 1、累犯不得假释; 2、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有期徒刑的适用对象可分为长期徒刑的适用对象、中期徒刑的适用对象以及短期徒刑的适用对象。长期徒刑的适用对象一般适用于罪行比较严重,情节恶劣的罪犯,而短期徒刑的适用对象一般适用于罪行不是很严重,情形轻微的罪犯。
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缓刑是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不能够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主要有: 1、没有合法性的单位。单位的合法存在是犯罪单位独立主体资格和独立承担刑事责任能力的必要; 2、没有独立性的单位。统一的整体要有独立的决策能力和独立的行为能力; 3、没有组织性的单位。单位必须是人的有机集合体
(一)适用假释的对象条件。适用假释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适用假释的对象条件中还有一个限制条件,即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二)
单位行贿罪的犯罪主体是单位,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而且不仅仅局限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也包括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还包括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有限公司、外资公司、私营企业,是单位犯罪中的一般主体。
以下两种情形下应对单位犯罪的主体资格予以否认: 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下列情况不作为犯罪: 1、为了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 2、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主要进行违法犯
医疗事故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医务人员。但目前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对本罪犯罪主体的认定存在着极大的争议,即医务人员是指专业卫生技术人员还是指医疗机构中所有的工作人员,这对于区别本罪与其他犯罪有着重要意义。犯罪主体是指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