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02
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的区别:1、经济补偿金是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后或者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2、赔偿金是用人单位违法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后赔偿给劳动者的,同时还要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3、支付赔偿金的主
经济补偿金是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上的补助,具体金额要看劳动者在职的年限,按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未满6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是公司或者员工因违反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对对方
经济性裁员与协议离职有区别,经济裁员需要向职工和工会公示,听取意见后,将裁员方案报送劳动行政部门。解除劳动合同则包括不同的情形其中双方协商一致是其中的一种,用人单位提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虽然协商达成一致,用人单位仍然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劳动者入职一个半月后被辞退,属于非过失性辞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属于违法辞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支付赔偿金;属于过失性辞退,用人单位不需要赔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劳动者主动辞职是不能得到经济补偿金,但是如果用人单位存在法定过错,即《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之情形,劳动者可以书面告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因加班费未足额支付辞职的,能获得经济补偿。加班费属于劳动者的工资组成部分,不支付加班费的属于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情形,劳动者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企业裁员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
员工自动解除合同的,用人单位不需要赔偿;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情形之一,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规定,用人单位按照上述第36条、第40条、第41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关系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第47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
被辞的,如果用人单位有以下“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12情形”就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否则就不需要支付。被辞的,用人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不需要支付补偿金,按照《中华人
裁员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