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4.18
判断构成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的要件为: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实施秩序;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煽动群众暴力抗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4、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
符合下列标准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才立案: 1、行为人实施了煽动群众暴力抗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行为,应予以立案; 2、行为人实施了煽动行为,而被煽动群众没有实施或没有完全实施暴力抗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行为,不影响犯罪的构成,仍应
构成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的人需要承担下列刑事责任:行为人煽动群众暴力抗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一般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的构成为: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实施秩序。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煽动群众暴力抗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4、本罪在主观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实施秩序。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煽动群众暴力抗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实施秩序。所谓行政法规的实施,指法律、行政法规在社会生活中的贯彻。法律、行政法规是我国法律渊源效力等级比较高的两个层次。法律,在本罪中仅指狭义的法律,
煽动,即煽惑、鼓动,是指以鼓动性言语或文字劝诱、引导促使他人去实施犯罪活动的行为。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犯罪构成方式,包括用语言、文字、图形等,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或者利用演说、张贴、散
暴力抗法构成妨害公务罪。妨害公务罪,又称阻碍执行公务罪,一般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中国刑法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一种。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宪法制定的、专门保护未满18周岁的公民的合法权益的法律,1991年通过,2006年第一次修订,2012年修正,2020年第二次修订,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现行《中华人民共
偷挖沙土违反违反矿产资源保护法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的,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经责令停止开采后拒不停止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行为,属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