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08
抢劫罪是由下列要件构成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客观方面是实施了以暴力、胁迫等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侵害的客体则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抢劫罪属于侵犯财产性质的刑事犯罪。《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根据法律规定,抢劫信用卡后使用、消费的,以行为人实际使用、消费的数额为抢劫数额。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无法实际使用、消费的部分,虽不计入抢劫数额,但应作为量刑情节考虑。通过银行转账或者电子支付、手机银行等支付平台获取抢劫财物的,以行为人实
抢劫罪预备的认定:如果行为人是为了实施抢劫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可认定为是抢劫罪预备。对于抢劫罪的预备犯,可以比照抢劫罪的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实施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
抢劫杀人是行为人用杀人手段当场取得动产,而图财杀人则是在杀人之后,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占有被害人的动产或不动产。例如,为了霸占遗产而杀死父母、兄弟姐妹等,应按故意杀人罪定罪判刑,不能以抢劫罪论处。
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的区别是: 第一,抢劫罪的威胁是对被害人当面发出的。而敲诈勒索罪,可以是由威胁者当面对被害人发出,也可以是通过书信、电邮、捎话等方式发出的。 第二,抢劫罪一般是对被害人的人身、健康作出威胁,而敲诈勒索罪的范围更广,包括破坏
绑架过程中又当场劫取被害人随身携带财物的,同时触犯绑架罪和抢劫罪,应择一重罪定罪处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抢劫罪的罪与非罪需要严格划分,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把握: 1、因为婚姻、家庭纠纷,一方抢回彩礼、陪嫁物,或者强行分割并拿走家庭共有财产的,即使抢回、拿走的份额多了,以及类似的民事纠纷,也属于民事、婚姻纠纷中处理方法不当的问题,不具
抢劫罪的认定: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对人身实施强制的方法,抢走财物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4、主观要件,
1、抢劫罪(刑法第263条),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所谓暴力,是指行为人对被害人的身体实行打击或者强制。抢劫罪的暴力,是指对被害人的身体施以打击或强制,借以排除被害
1、抢劫罪侵犯的主要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因而界限应当是以行为人是否占有公私财物为标准。 2、抢劫罪不仅侵犯财产权利同时还侵犯人身权利,而且人身权利应当被认定为主要权利,因此即使未抢到财物但是给当事人的人身造成危害的也应当认定为犯罪既遂。
精神强制是抢劫罪的胁迫方法,计算抢劫犯罪数额的方法是: 1、抢劫信用卡后使用、消费以实际使用、消费的数额为抢劫数额; 2、为抢劫其他财物,劫取机动车辆当作犯罪工具或者逃跑工具使用的,被劫取机动车辆的价值计入抢劫数额; 3、抢劫存折、机动车辆
抢劫案中,只要实施了抢劫行为,就涉嫌抢劫犯罪,应当立案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的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构成抢劫罪,应当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