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28
劳动争议的诉讼,是指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后,依法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审理的活动。
劳动能力鉴定后可能存在的争议及解决办法: 1、对初次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不服: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 2、劳动能力鉴定后伤残情况发生变化: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和履行劳动合同而发生的纠纷,即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因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义务而发生的纠纷。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四个: 1、合法原则。 2、公正原则。 3、及时原则。 4、着重调解原则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成员符合以下情形应当回避:仲裁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仲裁员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的;仲裁员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的;仲裁员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1、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到下列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2、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调解员应当由公道正派、联系群众、热心调解工作,并具有一定法律知识、政策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成年公民担任。 3、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
交通事故调解的程序的特点为:自愿进行、非诉讼前置程序、交警部门组织进行、自愿履行。赔偿调解不再是诉讼的前置程序。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
劳动调解有下列调解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调解协议书从性质上说屋于合同性质,因此,不具有强制执行力。
属于劳动争议案件的案件有: 1.因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劳动者和劳动者、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而发生的争议; 3.因履行发生的争议; 4.因认定无效劳动合同和特定条件下订立劳动合同发
发生交通事故调解程序是: 1、告知道路交通事故各方的权利义务; 2、听取当事人各方的请求; 3、确定当事人的损害赔偿责任; 4、计算损害赔偿金额,确定各方各自承担的比例; 5、确定赔偿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交通事故调解应当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
发生劳动争议的处理办法: 1、双方协商处理; 2、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3、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的在拿到仲裁书后15天之内到法院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
起诉离婚,法院的调解程序分下列几步: 1、诉前调解。诉前调解,顾名思义就是起诉前的调解。 2、庭前调解。是指在立案成功后,正式开庭审理前,承办法官一般会召集对方当事人一起到法院接受法官主持下的调解。 3、诉中调解。对于第一次起诉离婚的案件,
劳动局调解流程: 劳动者准备仲裁申请书、证据材料向劳动争议与人事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后,仲裁委员会也会专门组织时间召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进行调解,或在开庭时,直接对双方进行调解,若双方能达成一致意见 ,则会出具仲裁调解书或劳动者直接撒诉,若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