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26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其中原工资按照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十二个月的平均月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但不包括加班工资。
这样计算:目前的普遍做法是允许还原至所属月份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为:所属月份补发工资应纳税额=[(所属月份补发工资+原所属月份的工资薪金所得)―费用减除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原所属月份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工伤职工出院后,经评定伤残等级,停发原工资福利待遇,享受伤残待遇。伤残待遇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其他。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用人单位不因工伤职工工伤认定后,耽误的时间长支付工资报酬,只是对属于停工留薪期期间的工资和停工留薪期满按医疗机构书面证明需要继续休养期间的生活费承担义务。
如果您的工龄计算错误,可以带上可证明您真实工龄的材料到所属社保局查询,如果情况属实,您的工龄可以重新认定,应该补发的工资会从下个月开始在原有的工资基础上有所增长,但是以前的工资福利是不补发的。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具体如下几个方面所述: 1、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第二十九条规定: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因
工伤工资的发放如下:因公受伤在停工留薪期内,劳动者仍然可以享受原工资福利待遇,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依照相关的规定,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如果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有关部门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
工伤治疗期间的工资,一般会让劳动者所在的用人单位发放,并且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工伤治疗期间工资的支付周期通常是按月支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工伤导致的停工留薪待遇期间,一般不超过12个月。即使有特殊情况允许延长,最多也只能再延长12个月。
工资推迟一天发的,劳动者催促用人单位发工资,如果用人单位还是不发的,劳动者可以选择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相关规定可知,劳动争议采取仲裁前置程序,只有在对仲裁裁决不服了才可以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