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22
肇事逃逸逮捕嫌疑人的条件是: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法定情形的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公安机关对嫌疑人进行逮捕的流程: 1、公安机关向人民检察院提请逮捕; 2、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提起逮捕的材料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的决定; 3、检察院作出逮捕决定的,由公安机关执行。
抢劫犯罪未遂不一定要逮捕。只有符合法定逮捕条件即司法机关有证据证明其有犯罪事实,并且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或者犯罪嫌疑人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应当依法予以逮捕。
不能从立案侦查开始计算,应该从案犯归案之日起计算(即拘留之日起计算),整个审批程序,一般情况下最长十四日内逮捕。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 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
刑事拘留和逮捕之间有以下区别: 1、刑事拘留后的法定羁押期限一般为三到七天,最长不能超过三十七天。逮捕后的羁押期限则没有限制,可以一直羁押到案件审理完毕; 2、刑事拘留可以由侦查机关包括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直接做出决定。逮捕则必须经人民
直接逮捕不取决于所犯罪名,而取决于是否具备以下情形: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可以。人民检察院在侦查中可以使用五种强制措施,即: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逮捕人犯,应当严格按照《刑事诉讼法》第四十条的规定执行。逮捕人犯应填写《逮捕人犯审批表》,经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决定,并签发《决定逮捕通知书》通知公安机
犯故意伤害罪会逮捕。构成故意伤害刑事犯罪的,公安机关在立案侦查后,没有明确规定何时抓人,但符合规定的可拘留、逮捕犯罪嫌疑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保释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遵守下列规定: 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
家属是不可以探望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犯罪嫌疑人的。在侦查阶段只有辩护人可以会见犯罪嫌疑人。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
犯罪嫌疑人承认盗窃的,如果符合逮捕的条件,就能对其进行批捕。批准逮捕,是指人民检察院同意公安机关逮捕犯罪嫌疑人的请求。公安机关在侦查中认为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时,应当制作提请批准逮捕书,连同案件材料和证据一并报送人民检察院审査批准。
对嫌疑人不批捕情节较轻符合缓刑条件的可以申请判缓刑。申判缓刑时,犯罪分子应当具有悔罪表现,包括自首、立功、全部退赃、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交纳罚金等情节。
书面传唤犯罪嫌疑人需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捕,对于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指定的地点或者他的住所、所在单位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传唤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
当事人被逮捕后又无罪释放的可以要求获得国家赔偿。国家赔偿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行使职权给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人身权或财产权造成损害,依法应给予赔偿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