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17
向第三人履行合同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进行。当事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的,债务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应该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1、当事人在合同中对履行地点、交货地点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或者虽有约定但未实际交付货物,且当事人双方住所地均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以及口头购销合同纠纷案件,均不依履行地确定案件管辖。 2、依照我国法律规定,合同双方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
债务人履行合同约定的法律原则是: 1、合同应全面适当地履行; 2、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3、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遵循绿色原则。
二者有以下区别: 1.两种抗辩权意义不同。同时履行抗辩权,其意义在于保护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双务合同中的当事人双方的履行利益。而先履行抗辩权,则反映了后履行义务人的履行利益,主要是指期限利益和顺序利益。 2.规则不同。同时履行抗辩权不是对违约
合同当事人一方死亡,如果是财产性质的合同,一方当事人死亡的合同,应由其继承人在继承财产权益的范围内履行;继承人不原意继承的话,合同终止。如果是具有人身依附性的合同,一方当事人死亡的,合同效力自然终止。
承租人在房屋租赁期间死亡的,与其生前共同居住的人可以按照原租赁合同租赁该房屋。 租赁期限六个月以上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无法确定租赁期限的,视为不定期租赁。定租赁期限的,视为不定期租赁。
合同履行的期限是买卖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协商订立合同过程中约定的,是用来界定合同当事人是否按时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延迟履行合同义务的客观标准,是双方履行合同的时间界限,该界限经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上签字生效,受法律保护,违反该约定,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民法典》中合同没有履行只要符合法定生效条件就能生效。依法成立的合同就生效,所以,合同生效的条件和合同成立的条件是一样的,具体是: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
合同是否生效不是按合同履行的条款而定的,而是按合同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符合的合同就生效。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
依法成立生效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只要是符合法定生效要件的合同,便可以受到法律的保护,并能够产生合同当事人所预期的法律效果。一方已经实际履行了合同约定的义务,那么该合同应该认定为生效。
合同未生效但已履行。如果对方不反对,则表示所附条件已被取消,合同已生效,合同的当事人双方也应该收到合同效力的约束。合同虽然成立但不生效,通常是因为合同附加了一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