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7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虚假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4)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5)恶意串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租赁合同无效的情形: 1、租赁物不具有出租资格; 2、租赁合同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公序良俗; 3、租赁合同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4、租赁合同意思表示虚假。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
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有: 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无效; 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无效;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购房合同无效的情形: 1、以非书面形式签订的; 2、以欺诈、胁迫手段签订的/ 3、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3、因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签订的; 4、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5、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
购房合同无效的情形有: 1、以欺诈为目的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 2、以胁迫的手段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 3、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利益所的房屋买卖合同。
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 1、合同无效并不影响违约责任的承担,如果是因为其中一方过错,导致合同无效的,无过错一方可以向有过错一方请求损害赔偿; 2、双方已经开始履行合同的,取得财产的一方应当立即返还取得的财产。
抵押合同无效情形有: 1、抵押合同意思表示虚假; 2、抵押合同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公序良俗; 3、抵押合同的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购房合同无效的情形是:主体不适格的;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以虚假的意思表示签订的;违背公序良俗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转租合同无效的前提是: 1、合同当事人没有缔约能力; 2、转租合同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3、转租合同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房屋转租,是指承租人在租赁期间将其承租房屋的部分或者全部再出租的行为,包括以联营、承包经营和合作经营等名义,将
合同无效,导致合同无效的一方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以下情形技术合同无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技术合同;合同的当事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签订的技术合同;合同违背公序良俗的;非法垄断技术或者侵害他人技术成果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