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13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这里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
劳动仲裁期间发工资需视实际情况而定,具体如下: 1、劳动仲裁期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仍然存在劳动关系,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劳动仲裁期间如果存在劳动关系而且劳动者正常提供劳务,是需要发工资; 2、劳动者的工资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和劳动者实际的工
因为讨要工资引起的劳动争议,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劳动仲裁后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的经济补偿标准是劳动者在单位工作每满一年,补偿其一个月的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补偿一月的工资;不满六个月的,则补偿半月的工资即可。
一般来说,当事人对于自己主张的事项负有举证责任,但在相关证据由对方掌握的情况下,存在举证责任倒置的期限。在劳动争议中,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所以劳动仲裁时无工资
需要的资料: 1、投诉人的投诉登记表或举报人的举报内容。 2、投诉人或举报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3、考勤记录。 4、拖欠工资花名册(要有拖欠单位负责人签名摁手印。 5、与投诉人投诉案件有关的相关材料如施工协议或施工合同等。 6、投诉应当由投诉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工资支付发生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可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用人单位有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
劳动仲裁的工资根据仲裁当事人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每月工资支付记录、绩效考核表等证据确定。 工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双方不能协商一致的,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但仲裁的时效一般不超过1年。 劳动仲裁委员会审理仲裁时会让双方对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劳动者支付正常劳动,有工资;劳动关系终止的,劳动者诉求恢复劳动关系被支持的,则仲裁期间是有工资的。用人单位执意不给,在仲裁开庭时,劳动者可以追加仲裁请求。
具体的工资,应根据单位规定,由单位和职工通过协商的方式来确定,在工资的组成中,不一定要有底薪的。但是,根据法律规定,在职工提供了正常的劳动后,单位所支付的月工资不能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如果职工的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则单位是违法的,职工
劳动仲裁期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仍然存在劳动关系,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发放工资。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劳动者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协商、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等方法维权。
1、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向所在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有明确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2、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