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30
医疗事故纠纷中,患者应当证明自己在该医疗机构就诊的事实;证明造成了损害的结果;医疗机构实施了侵权行为;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等。
应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按照下列项目和标准计算:医疗费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被扶养人
一、患方的身份及亲属关系证明; 二、资料复印件,包括患者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等; 三、患者或家属的误工证明; 四、相关费用单据和清单; 五、其他。
医疗纠纷患者死亡,按照下列项目和标准计算赔偿: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被扶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等。
一、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 二、证明双主当事人民事法律关系成立的证据:门诊、住院病历、医疗费发票等。 三、证明损害的事实发生的证据: 1、医生诊断证明或伤残证明或死亡证明书; 2、医学会或司法鉴定机构的鉴定报告或相关的医学文献资料、医疗
由于在医疗纠纷中取证比较困难,患者一方为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及时、有效地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1、发生医疗纠纷时,患者首先要有收集证据的意识,应向医院要求将病历资料立即封存,最好能对封存过程进行公证或请律师作见证。 2
(1)患者有复印病例资料的权利; (2)在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患者有与医疗单位共同封存病历资料的权利; (3)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患者享有与医疗单位共同封存现场实物、共同指定检验机构的权利; (4)患者死亡进行尸检时,
离婚损害赔偿的证据有:证明一方具有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有其他重大过错情形的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
在医疗纠纷中常用的证据有:书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鉴定意见等,其中,书证主要是病历;视听资料主要是录音录像;证人证言,主要是病友的证言;鉴定意见,主要是鉴定机构出具的医疗过错存在与否及因果关系、参与度、伤残程度等方面的专业意见。
医疗纠纷证据有: 1、与医方共同封存引起不良后果的物证,输液、输血、注射的器物、液体、药物等。 2、现场目击证人书写和录制证人证言,有有效身份证明和联系方法,同意出庭作证的证人的证言。 3、其他客观记录事实的证据。
书证主要是病历;视听资料主要是录音录像;证人证言,主要是病友的证言;鉴定意见,主要是鉴定机构出具的医疗过错存在与否及因果关系、参与度、伤残程度等方面的专业意见。
医疗纠纷证据种类适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证据种类的规定,具体包括有以下类型: 1、当事人的陈述; 2、书证; 3、物证; 4、视听资料; 5、电子数据; 6、证人证言; 7、鉴定意见等。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证据包括:
医疗纠纷患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维权:患者可以先与医院协商解决纠纷,协商不成的,患者可以申请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行政调解,如果以上方式都无法解决的,患者可以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的方式解决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