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20
符合条件可以判缓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应认定为自首。但应依法以较重法定刑为基准,视情节决定对其是否从宽处罚以及从宽处罚的幅度。因为发生交通事故后,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向公安机关报告是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肇事人的法定义务。交通肇事后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根据刑法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在交通事故中驾驶人有逃逸行为,后又自首的,一般应当赔偿对方全部的损失,并承担可能的行政处罚。根据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当事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承担全部责任。
1、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而且是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相反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2、再有对于将人送往医院的,虽然履行了对被害人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是指以下情况: 1、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运输肇事中因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2、尚不构成犯罪,是指交通事故未达到以下情形: 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
在下列四种情况下,即使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后又自动投案、如实供述罪行的,也不构成自首: 1、罪行极其严重; 2、主观恶性极深; 3、人身危险性极大; 4、恶意利用自首规避法律制裁。
交通事故逃逸后自首,会在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法定刑基础上,对其自首从轻处罚,但罪行极其严重、主观恶性极深、人身危险性极大,或者恶意利用自首规避法律制裁者除外。
交通事故逃逸是否构成犯罪,需要根据情节进行确定。分别是: (1)交通事故逃逸,情节轻微的,就不算是构成犯罪; (2)交通事故逃逸,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涉嫌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
交通事故逃逸如果属于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犯罪,一般会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
构成交通事故且逃逸造成人员死亡或多人重伤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应当首先由交强险的保险公司进行赔偿,不足的部分再由责任人进行赔偿,数额应当为受害人的车辆损害赔偿以及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费用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