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5
劳动合同的签订主体:用人单位(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劳动者(年满十六周岁,未到法定退休年龄)。
《劳动合同法》的主体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也就是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和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象。 不符合《劳动合同法》主体的是非正规的就业组织,也就是不具有用工权的组织;另外,不具有法定资格的公民也是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的主体。对于
劳动合同的主体即劳动法律关系当事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的主体是由法律规定的具有特定性,不具有法律资格的公民与不具有用工权的组织不能签订劳动合同。
主体资格不符并且没有经过享有追认权的人追认的合同是无效的。比如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签订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不相适应的合同且未经其法定代理人追认的无效。
主体资格不符合同可能无效,可能效力待定。比如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
以下主体可以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1、依法成立并核准登记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 2、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例如律师协会、信托业协会等); 3、上述第 1、2项中用人单位设立的依法取得营业执照、登记证书或是
审核合同主体资格时应注意: 1、合同的主体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当事人的代理人是否是有权代理; 3、合同主体是否具备相应的履行义务的资质; 4、是否办理了相应的审批手续。
审核合同主体资格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是否办理了相应的审批手续; 2、合同的主体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3、当事人的代理人是否是有权代理; 4、合同主体是否具备相应的履行义务的资质。
合同主体分为自然人、法人、企业和其他组织。主体为自然人时,应当审查对方的身份证件,以确定是否为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人,特殊行业也应当审查就业证书。主体为企业法人等组织时,应当审查对方年检的营业执照、特殊行业的资格证书,如药品企业的药品营业执照
审查合同主体资格需要注意: 1、首先要审查对方的营业执照及年检的情况,以了解其主体的合法性; 2、其次对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合同项目,要根据合同内容审查对方的资质现状进行审查; 3、要对对方的履约能力进行必要评估,以保证签约后
劳动合同订立的主体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