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18
按照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规定在刑法第三章,即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一章中,同时该犯罪属于本章中的第8节,即扰乱市场秩序犯罪一节之中,因此合同诈骗应当属于经济犯罪的一种,而且属于破坏市场秩序的犯罪。合同诈骗行为在刑法中是单独
属于合同诈骗的情况如下: 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4、收
1、敲诈勒索罪判刑规定是: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较大或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 2、敲
保险诈骗罪的行为方式主要有四种。具体为:1、投保人故意编造没有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2、投保人故意破坏财产,骗取保险金的,这是指在保险合同期内,人为地制造保险事故,造成财产损失,以便骗取保险金;3、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骗取保险金的
构成合同诈骗罪的行为有: 1、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2、以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 3、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4、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
构成合同诈骗罪的行为包括: 1、接受对方支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担保财产后逃跑的; 2、以虚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3、以伪造、变更、无效票据或其他虚假产权证书作为担保的; 4、无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
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
属于合同诈骗的情况如下: 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4、收
满足以下条件并且诈骗数额在三千元以上就可以定性为诈骗罪。 (一)客体要件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二)客观要件诈骗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三)主体要件本诈骗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四)主观要件诈骗罪
合同诈骗罪中的被害人如果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则被告人还要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合同诈骗属于扰乱市场秩序罪。 扰乱市场秩序罪包括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虚假广告罪串通投标罪、合同诈骗罪等。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合同诈骗属于扰乱市场秩序罪;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一般情况下合同诈骗罪是不包括行政合同的。合同诈骗罪,一般签订的是民事合同,财产受损害的主体一般为公司或者自然人。行政合同的一方主体为行政机关,所以一般不包括行政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