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04
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
对待行政诉讼案件的方式为在涉及行政许可、登记、征收、征用和行政机关对民事争议所作的裁决的行政诉讼中,当事人申请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审理。
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后,应按下列程序进行第一审: 1、开庭审理前。 (1)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并要求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和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
首先当事人起诉,当事人不起诉,人民法院不能主动受理。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受理。经审查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在法定期限内裁定不予受理。人民法院进行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
行政诉讼流程如下: 1、起诉。行政诉讼是当事人不起诉,人民法院不能主动受理; 2、受理。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受理。经审查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在法定期限内裁定不予受理。人民法院经过审查受理后,进入一审程序。此时,人
对案件事实间接审查,即对事实证据进行审查时,需要审查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所认定的事实是否满足法定的事实要件; (2)每个事实要件是不是都有相应的证据支持; (3)是不是每个证据均是可定案的证据; (4)所有的证据
起诉,受理,审理(包括审理前的准备、开庭审理、合议庭评议和判决)。 审理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 1.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
收集证据,会出具起诉书,庭审时。2:公安。公安认为证据已经能够认定犯罪,认为,提交到法院,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刑事案件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与被告人及其辩护律师进行法庭调查,足以认定犯罪的.公安先进行侦查,法院会根据庭审情况做出判决:公安侦
行政诉讼立案的条件如下: 1、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被告应是作出所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原告应提供与争议事实有关的符合起诉条件的证据材料并填写证
人民法院对于行政诉讼应予立案的条件如下:原告是符合《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且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行政诉讼的立案条件即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具体行政行为构成了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最主要内容。只要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就可以直接起诉。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原则上不能直接起诉,但行政合同和抽象行政行为在符合限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受案。
1、接待当事人咨询(具体方式和注意事项见附注)。 2、若当事人需要委托,即可办理委托手续。 二、立案流程 1、前期准备:办理授权委托、制作好起诉状、备好必要的起诉 三、公告流程 四、开庭流程。
行政诉讼立案要符合下列条件: 1、提起行政诉讼的只能是作为具体行政行为相对方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被告应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3、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受案范围; 4、符合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5、原告应有具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