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0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盲人、聋哑人进行犯罪的,我国人民法院在量刑时可以对其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一、对于盲人、聋哑人犯罪,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但是对于极少数知识和智力水平不低于正常人、犯罪时具备完全责任能力的盲人、聋哑人才可以考虑不予以从
从犯会比照主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从犯是指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分子。起辅助作用,指为犯罪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如提出建议、提供工具、排除障碍等。起次要作用,指在主犯的指挥下进行某种具体犯罪活动,或在一般共同犯罪中实施某种情节轻
根据我国《刑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法人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刑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未成年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已满十二周岁。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犯罪未遂是必须刑事责任的。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额有多大,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给予刑事处罚。因此,贩毒罪是指贩毒行为。只要是贩毒,就构成贩毒罪,在司法实践中,贩毒犯罪既遂与未遂的认定主要取决于毒品是否实际交付
未成年人犯罪需要根据其具体所属的年龄段负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于犯罪未遂要追究刑事责任。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未遂虽然没有造成危害结果的发生,但是行为主观上具有恶性,并且已经产生了社会危险性,因此要追究刑事责任,但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存在以下情况未成年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1、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 2、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了法定八种严重犯罪行为的; 3、已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
如果发现了行为人有犯罪未遂的情况,必须负相应的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额有多大,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给予刑事处罚。因此,贩毒罪是指贩毒行为。只要是贩毒,就构成贩毒罪,司法实践中,贩卖毒品犯罪既遂和未遂
12至14周岁未成年人实施严重暴力犯罪也将承担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修改奸淫幼女罪,对奸淫不满1
抢夺未遂属于犯罪未遂,需要负刑事责任,并不因为其犯罪未遂就不负担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