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22
私人劳务纠纷可以到当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调解。 劳务纠纷可以找以下部门处理: 1、找委员会进行调解; 2、调解不成的找当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对案子做分析并做出仲裁; 3、双方当事人如果对劳动仲裁不服或有异意,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请劳动纠纷诉讼。
工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不属于劳动争议:下列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 1、劳动者请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社会保险金的纠纷; 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制度改革产生的公有住房转让纠纷; 3、劳动者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伤残等级鉴定结论或者对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职业病诊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是一年。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一年内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
劳动争议的劳动合同履行地为劳动者实际工作场所地。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涉外劳动合同纠纷的处理方式有: 1、合同当事人在友好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协商解决纠纷; 2、合同当事人不愿调解的,可根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双方在纠纷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3、无仲裁条款或协议的,可以起诉至法院。劳动合同纠纷
1、劳务派遣纠纷,可以采取和解、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处理解决。 2、和解,双方可以再次协商,在尊重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就纠纷达成一致,解决纠纷。 3、调解,在第三人的主持下,通过说服教育等方式解决纠纷。 4、仲裁,双方根据争议发生前后达成的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适用的劳动争议: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
劳动争议分类和劳动争议诉讼中应注意问题有: 1.对举证责任明确,由用人单位保存的证据,由用人单位承担承担举证责任; 2.对新法的认识不足; 3.注意诉讼时效的规定。
劳务争议一般不适用劳动仲裁。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适用劳动仲裁,劳务争议属于劳务关系,适用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合同与劳务纠纷可以先协商,如果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诉。 民事纠纷诉讼有以下四个程序: 1、准备好民事诉讼状。 2、到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并提交相关的证据材料。 3、按照人民法院的通知准时出席参与诉讼活动。 4、若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
1、当事人向法院提交书证,应填写一式两份证据清单,详细列明提交证据的名称、页数。证据经法院承办人核对后,由承办人在证据清单上签字盖章,一份交当事人,一份备案; 2、立案庭在当事人履行必须的手续和交齐有关证据材料之后,在七天内,对符合立案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