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11
1、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不可以行政复议,但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出申诉。 2、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的,不可以行政复议,但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当事人需要先向法院起诉,在获得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后,才可以上诉。自一审判决书送达之日起的十五日内,或者一审裁定送达之日起的十日内,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起上诉。
行政机关受理行政许可的条件如下: 1、申请事项属于该行政机关职权范围; 2、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 行政机关是指依法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行政职能的机关。行政机关是按照国家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立的,代表国家依法行使行政权,组织和
不可以。《行政强制法》第十七条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权不得委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可以实施法律、法规规定的与行政处罚权有关的行政强
行政决定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经法定程序依法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作单方面处分的行为。其特点:具有强制性和单方性;直接处分相对人权利和义务,须依法定程序,通常不能及时做出。其具体形式则有行政许可、行政奖励、行政命令和行政处罚等四种。
行政诉讼主管机关是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主管机关是指法律规定的行使行政审判权的主体。在我国行使审判权的机关是人民法院,因此行政诉讼的主管机关是人民法院,也就是说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时,应当需要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
行政诉讼中被告是行政机关。 行政诉讼的被告是指被原告起诉指控侵犯其行政法上的合法权益和与之发生行政争议,而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主体。 行政诉讼的被告不是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而是行政机关本身。
是的。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复
行政监察机关在作出监察决定前应当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开展工作,建立问题线索处置、调查、审理各部门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需要采取初步核实方式处置问题线索的,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履行审批程序,成立核查组。确定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监察机关应当按照
行政诉讼行政机关败诉的,必须履行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书;行政机关拒绝履行的,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下列措施:将行政机关拒绝履行的情况予以公告;对应当归还的罚款或者应当给付的款额,通知银行从该行政机关的账户内划拨;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