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1.03
伪证罪的量刑标准如下: 1、确定构成伪证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
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行政处罚的时效期间是两年,即如果违法行为在两年没有被发现的,两年后即使发现,也不再追究。当然,如果违法行为已经被发现,只是没有找到违法行为人或者证据尚不确凿的,不论经过多长时间,都可以追究。
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应当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分情况,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一、累犯包括前罪刑法执行完毕后再犯罪。 二、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 另外,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的犯罪构成有: 1、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制度; 2、主体要件,主体为负有追究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3、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徇私舞弊,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行为不履行法律规定的追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放纵制售假药、有毒、有害食品犯罪行为的; 2.放纵依法可能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的; 3.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不履行追究职责,致使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得以继续的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处罚特征是: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是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处罚的对象是实施了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行为的公民、法人或
行政处罚适用的基本要求: 1、行政处罚适用的前提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行政违法行为客观存在。 2、行政处罚适用的主体是享有法定的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或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3、行政处罚适用的对象是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政
行政处罚决定的生效要件:行政处罚有法定的依据;实施主体具有行政主体的资格;作出行政处罚的程序合法;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内容合法、合理;并且经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盖章的。
1、调查取证; 2、告知处罚事实、理由、依据和有关权利; 3、听取陈述、申辩或者举行听证会; 4、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5、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