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29
不服行政诉讼一般是提起上诉,上诉的期限是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或者裁定书送达之日起的十日内。如果当事人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就发生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行政诉讼如果是一审的,普通程序审理的期限是6个月,简易程序是45天。二审的审理期限是3个月。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新审理要求的诉讼活动。在我国,抗诉是法律授予人民检察院代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赔偿义务机关收到赔偿请求二个月内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对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三个月内向法院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第十三条,赔偿义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赔偿义务机关作出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
行政申诉的期限,依据申诉的情形而定,具体如下: (1)如果申请行政复议的,复议期限是60日; (2)如果提起行政诉讼的,经复议后起诉期限是15日,直接起诉期限是6个月。 有提请抗诉权的人民检察院对哪些情形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立案 1、原
申请行政诉讼的期限应该根据实际案件情形分析: 1、一般情况,申请行政诉讼的期限为当事人在知道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内; 2、公民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情况,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
一般行政诉讼时效是6个月。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依法予以
行政诉讼二审后的申诉期限是判决、裁定生效以后。如果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随时提出再审的申请,但是上述法律文书不停止执行。
行政诉讼二审后,如果当事人认为生效的裁判有错误的,应当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期限是裁判文书生效后的6个月内。但是如果是由于出现了新证据足以推翻原裁判、原判决的主要证据系伪造、原裁判被撤销等事由,6个月的起算点应该是当事人知道
《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八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
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申诉的期限一般是六个月。当事人如果认为法院作出的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一般需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申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