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03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若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以下规定进行执行: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一定行
主要包括以下流程:1.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2.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及书记员名单;3.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和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合议庭组成人员及书记员、鉴定人(或勘验人、翻译人)回避;4.当事人陈述,由原告向法庭陈述诉讼请求以及所依据的
一、受理纠纷: 1、当事人请求调解的纠纷及时调解; 2、发现纠纷要主动受理及时调解。 二、调查分析: 受理纠纷,要迅速查明纠纷发生的原因和争议焦点,及时判明纠纷性质,是非曲直,进行研究分析。 三、调解。
民事诉讼立案流程: 1、原告起诉前先收集证据; 2、书写起诉状,起诉状中需要有原被告的身份信息、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 3、原告拿着身份证及其复印件、起诉状以及证据等材料去法院立案; 4、法院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在7天内立案,并且将受理通知书
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审理期限是三个月,若是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法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一个月。一审法院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
适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特别程序的案件种类包括: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确认调解协议案件;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等。
逮捕的执行程序在法律中的规定为:公安机关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写出提请批准逮捕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必要的时候,人民检察院可以派人参加公安机关对于重大案件的讨论。
执行死刑的程序: 1、人民法院可以允许罪犯在执行死刑前申请会见其亲属或者近亲属; 2、人民法院交付罪犯执行死刑的,应当交付执行3日前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派员临场监督; 3、执行死刑前,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应当对罪犯进行验证,即认真核对被执行人的
民事诉讼二审判决后执行者如下: (1)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2)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
逮捕的执行程序: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由人民法院决定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签发逮捕证,立即执行。执行逮捕时,必须向被逮捕人出示逮捕证,并责令被逮捕人在逮捕证上签名或者按手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的,批准逮捕
我国离婚诉讼的基本程序是: 1.一方当事人应当准备起诉状以及其他材料提交给法院; 2.法院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受理的应当及时通知双方当事人; 3.先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进行开庭审理; 4.经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程序依法作出宣判。
行政诉讼再审的提起程序是: 1、原审人民法院院长提起审判监督程序,必须报经审判委员会决定。 2、上级人民法院提起审判监督程序,有权提审或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3、人民检察院抗诉,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具体程序。
民事诉讼上诉流程如下: 1、起诉。即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2、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 3、排期开庭。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