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28
民事诉讼中的侵权行为一般包括有:对于人身权的侵权行为;对于财产权的侵权行为;对于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等。《民法典》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妨碍民事诉讼的行为有:被人民法院认为必要的被告在两次传票未经正当理由传票和拒绝出庭;伪造、隐瞒或破坏证据,以阻碍人民法院审理此案;利用暴力或威胁购买或阻止证人提供证词,或煽动、贿赂或强迫他人提供虚假证词;有关单位拒绝或者阻碍人民法院调查取证
(1)人民法院认为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 (2)伪造、隐藏、毁灭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3)以暴力、威胁v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4)有关单位拒绝或者妨害人民法院调査
民事诉讼中一般有下列侵权行为: 1、侵害他人财产权的侵权行为; 2、侵害他人人身的侵权行为; 3、侵害他人人格利益的侵权行为; 4、侵害他人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 5、侵害他人身份权的侵权行为。
无民事诉讼行为能力人是指意思表示能力欠缺,无法独立行使诉讼权利的人,通常是指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弱智或痴呆病人。未成年人由于年龄限制,社会阅历浅、认知能力差,无法独立参加诉讼;而精神病患者、弱智和痴呆病人系智力发育不健全,不能正确表达自己
民事诉讼中的侵权行为有这些: 1、侵害财产权的侵权行为; 2、侵害人身的侵权行为; 3、侵害人格利益的侵权行为; 4、侵害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 5、侵害身份权的侵权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的要素有:所有民事法律关系均由主体、内容和对象三个要素组成。 1、主要要素:指具有民事主体资格的人参与民事法律关系有民事主体资格的人。即民事法律关系的参与者、权利的所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民事主体主要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
民事法律行为的特点如下: 1、私人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自然人、法人等私人主体的行为,不同于政府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行为,法院根据审判权作出的裁判行为; 2、合法行为,所谓法律是指其追求的效果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3、表示行为,民事法
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如下: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依法独立实施的; 3、一方以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 4、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 5、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6、法
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等,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达设立、变更、终止法律关系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单方的意思表示成立。
无效民事行为指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严重欠缺民事行为的生效要件,因而自始、绝对、确定、当然、永久地不按照行为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表示发生预期效力的民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如下: 1、根据民事法律行为的建立,一方或双方或多方的意思可分为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和多方行为; 2、根据是否必须采取法律规定的形式,民事法律行为可分为,要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 3、根据当事人是否需要支付对价,互为对价,但不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有效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以及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