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法律常识 > 刑事辩护法律常识

车辆致死逃逸了怎么处理

更新时间:2022.08.30

专题首页 法律短视频 律师说法 专业问答
行动指南
(一)“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客观方面 因逃逸致人死亡,就是行为人交通运输肇事后,未尽抢救受伤者义务,为逃避罪责行径逃跑致使受伤者失去救治时机而死亡。法律规定为“逃逸死亡”,实质上应为“遗弃致死”。我们能够从概念的表述分析出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必备条件: 首先,交通肇事致人受伤;其次,致人受伤后,有遗弃受伤者的逃逸行为; 再次,该交通肇事事故的被害人死亡; 最后,逃逸行为必须发生在交通肇事之后。 准确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应明确下面几点。 1、逃逸行为的概念 在司法实践中,司法人员虽然凭着经验对交通肇事逃逸的概念进行把握,并对案件进行判断,但是,现行法律中对什么是“逃逸”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在思想上对逃逸这一概念还是处于模糊的状态,这当然会影响到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处理的公正性。因此,如何科学正确的界定交通肇事逃逸的概念,已经成为当前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处理过程中的一个疑难问题。 当前理论界对逃逸行为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但都未能全面的揭示其本质特点。通过认真的分析和总结,笔者认为,对于交通肇事逃逸中逃逸行为比较合理的解释应该是:明知自己的行为构成了交通肇事,却不履行法定的抢救伤员与财产的义务,并为了逃避法律责任逃离现场的行为。 2、因逃逸致人死亡中“人”的范围 因逃逸致人死亡中的“人”是只是指之前的肇事行为中的被害人还是只是指逃逸过程中再次发生交通事故撞死的其他人,抑或二者兼有对此理论界争论不休。多数的学者认为,仅指原来的伤者。但并为形成通说,仍有不少学者认为,上述两种情况都应包括在内。还有个别学者认为,是指“事实上发生了两次交通运输事故:已经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在逃逸过程又发生交通事故,显然刑法将同种树罪规定了一个法定。” 笔者认为,高院2021年的《解释》将“逃逸”界定为是为了逃避法律责任而逃跑的行为。为什么要逃避法律责任肯定是因为实施了违法的行为或者是造成了违法的结果。逃避是针对已经发生的责任而言的,如果责任还没有发生,就不存在逃避的问题。因此“逃逸”是相对第一次事故而言的,而不是针对后一次事故的。关于“因逃逸致人死亡”中的“人”仅指逃逸过程中再次发生交通事故撞死的其他人的观点,更加不可取。若该观点成立,那么只发生一次交通事故就不能适用“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规定,这显然违背立法本意。因此,因逃逸致人死亡中的“人”应该是在之前发生的事故中的被害人,而不包括逃逸中再次肇事撞死的其他人。 3、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的因果关系 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的因果关系即指受害人的死亡与肇事者的逃逸存在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肇事者的逃逸直接造成了受害人的死亡。这样,那么下述两种情形就不应包括早该情形之中:其一,受害人的死亡是由于其他的行为或事件导致的,而并不是由肇事逃逸引起的;其二,行为人肇事致被害人重伤后为了逃避法律责任而杀人灭口,然后逃逸的,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实施了另一个单独的脱离肇事行为的杀人行为造成了受害人的死亡,这样行为人构成了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两项罪名。 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的因果关系有下面两点特性需要加以分析研究: (1)因果关系的序列性 刑法因果关系要求必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逃逸致人死亡的因果关系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只能是逃逸行为在先,死亡结果在后。如果行为人交通肇事当场致被害人死亡后逃逸的,死亡结果与行为人的逃逸没有因果关系,因此就不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如果行为人认为被害人已经死亡,然后逃逸,实际上被害人并没有死亡,而是由于行为人逃逸,使其没有得到及时的抢救,造成了死亡的,这种情况也应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 (2)因果关系的确定性 也就是说,行为人的逃逸直接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被害人的死亡结果应归因于行为人的直接肇事行为,那么这里的逃逸情节应作为法律规定的加重情节,适用刑法第133条第2个量刑幅度。 (二)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主观方面 交通肇事后,行为人逃逸致被害人死亡,对被害人死亡结果出于何种心态,刑法理论界一直存在着“间接故意论”、“过失论”和“故意过失论”这三种观点的争论。 “间接故意论”的观点是,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人应当是明知自己的逃逸行为可能会导致被害人死亡,也就是说主观上必须是间接故意的,那么在主观上是过失的观点就是错误的,理由在于: 第一,交通肇事罪在主观上是过失,如果行为人在逃逸致人死亡上还是过失的话,依据法律规定二次过失仍然是过失。刑法对所有的过失犯罪,法定最高刑都不超过7年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法定刑却是7年以上有期徒刑,这就与刑法对过失犯罪法定最高刑的规定相违背; 第二,逃逸致人死亡在主观上不可能为过失,如果其在主观上是故意,就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那么“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规定完全成了多余的规定。逃逸致人死亡在主观上必须只能是间接故意。如果是直接故意,则构成故意杀人罪,即使不单独定罪,那么,交通肇事罪的法定最高刑就应该是死刑,而不是“7年以上有期徒刑”。 “过失论”的观点是,逃逸致人死亡的主观上只能是过失,理由在于: 第一,如果认为逃逸致人死亡是故意犯罪,则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符合了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交通肇事的过失行为构成了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就应以这两罪实行数罪并罚,不能以交通肇事罪一罪处罚,这样才能符合一罪与数罪相区别的基本理论; 第二,新刑法条文的修改,使得“致人……”的表述几乎成为新刑法中的过失犯罪的一个标志; 第三,根据刑法第232条的规定,故意杀人,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如果逃逸致人死亡主观上是故意的,它显然属于性质极其恶劣、情节极其严重的杀人犯罪,该规定作为交通肇事罪的加重处罚,并包含对故意杀人行为的处罚,其法定最高刑不会只是有期徒刑。从该规定的法定刑可知,它不应包括故意犯罪。 “故意过失论”的观点是,将逃逸致人死亡的主观态度仅限定在“间接故意”或“过失”的范围的论调,并不符合司法实践中的复杂情况,对逃逸致人死亡不应只作简单的理解,应当既有故意也有过失。实践中,行为人在突发的事故面前,常常会恐惧、不知所措,慌忙从现场逃离。无论出于何种动机,对于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可能性,行为人一般都是能认识到的,不能把逃逸致人死亡限制在只能由“间接故意”或“过失(过于自信)”的心理态度引起的范围内。 综合分析上面三种观点可以得知,要想准确认识“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心理状态,必须弄清楚逃逸致人死亡的实质,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作为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其实质是交通肇事逃逸和逃逸致人死亡两项内容的结合。交通肇事后,行为人不对其实施救助,遗弃被害人,并最终导致其死亡,法律规定名为“逃逸致死”,实际就是遗弃致死。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第1款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逸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并未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限于间接故意或过失。“故意过失论”者所言,在立法对“因逃逸致人死亡”作为交通肇事罪的情节规定的情况下,心理态度无论属于故意还是过失,都不影响应属于交通肇事罪情节的意义。
律师普法
  • 怎么处理车辆逃逸事故
    怎么处理车辆逃逸事故

    车辆逃逸事故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进行认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2020.11.25 219
  • 狗被车撞死了怎么处理逃逸
    狗被车撞死了怎么处理逃逸

    狗狗被车撞死,肇事司机跑了,作为主人应当及时报警处理,这种撞死狗狗行为属于肇事逃逸的行为。肇事逃逸不仅仅是对人而言,还包括宠物。

    2020.05.31 774
  • 车辆撞人致死怎么处理
    车辆撞人致死怎么处理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2020.09.21 154
专业问答
  • 酒后弃车逃逸致车辆受伤对方车辆怎么处理

    如果逃逸的话肯定是全责建议积极与对方协商处理最好委托代理处理

    2023-06-18 15,340
  • 撞车逃逸导致车辆被盗怎么处罚

    交通肇事后逃逸要严惩,如交通肇事犯罪案件,犯罪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

    2023-07-07 15,340
  • 因逃逸致车辆一人死亡如何处罚?怎么判刑?

    汽车追肇事逃逸者致死,如果是因为追击的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致肇事者死亡的,是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如果是肇事者自己的原因死亡,则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

    2023-07-06 15,340
  • 车祸致人死亡逃逸逃逸

    车祸致人死亡后逃逸,如何承担刑事责任,需要根据事故责任和损害后果而定: 第一种情况,车祸致人死亡,虽有逃逸情节,但是负事故次要责任的,不构成交通肇事罪,不承担刑事责任。 第二种情况,车祸致人死亡后逃逸

    2023-06-26 15,340
法律短视频
  • 开车撞伤人逃逸了怎么处置 01:14
    开车撞伤人逃逸了怎么处置

    开车撞伤人逃逸了,处置的规定如下: 1、面临行政处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交通管理部门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逃逸并构成犯罪的,由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身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2、

    2,786 2022.04.17
  • 酒驾致死逃逸怎么量刑,怎么赔偿 01:06
    酒驾致死逃逸怎么量刑,怎么赔偿

    酒驾致死逃逸涉嫌交通肇事罪,具体的量刑,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具体量刑如下: 1、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犯罪嫌疑人会被人民法院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交通运输肇事后逃

    774 2022.04.17
  • 逃逸致人死亡判几年 01:06
    逃逸致人死亡判几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逃逸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了逃避法律的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应当以交通肇事罪论处,该罪的量刑情节有: 1、犯本罪的一般情节的,依法应当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是拘役。 2、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或有其

    10,587 2022.04.15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车辆致死逃逸了怎么处理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