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03
由公安机关直接立案的诈骗犯罪,是集资诈骗、贷款诈骗、票据诈骗、金融凭证诈骗、信用证诈骗、信用卡诈骗、有价证劵诈骗、保险诈骗和合同诈骗共计九类诈骗案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应予立案追诉。
诈骗罪的定案标准是三千元,但公安机关只要存在诈骗行为都可以立案。犯本罪,一般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如果是诈骗数额巨大,会被判处三至十年之间的有期徒刑。如果是数额特别巨大的,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利用汽车骗保险应当以保险诈骗罪定罪。构成保险诈骗罪的,一般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保险诈骗罪是保险事故或者制造保险事故等方法,向保险公司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
票据诈骗罪与金融凭证诈骗罪的区别是金融凭证诈骗罪是伪造、变造除汇票、本票、支票以外的金融凭证进行诈骗,而票据诈骗罪侵犯的对象只限于汇票、本票、支票,但手段可以是除伪造、变造以外的方式。
根据是指把某种事物作为结论的前提或语言行动的基础,或作为根据的事物。而依据是指把某种事物作为依托或根据,或作为根据或依托的事物。根据和依据都是对某种事物作出结论的前提或语言行动的基础、出处、来源,都可以作为名词使用,有相通之处,容易通用,但
侵占罪与盗窃罪、诈骗罪的区别是: 1、是否完全违背受害者的意愿不同。侵占罪与盗窃罪拿走财物是完全违背受害人的意愿;而诈骗罪则是受害人基于欺骗主动交付财物。 2、非法占有目的产生时间不同。侵占罪是在占有并控制财物后才产生了非法占有的目的,盗窃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指行为人采取自认为不使财物所有者、保管者发觉的方法,暗中窃取其财物。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是指行为人用欺骗方法使被
1、诈骗罪 (1)犯罪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 (2)犯罪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出于故意,其犯罪目的是为了谋取非法利益。 (3)犯罪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
帮信罪和诈骗罪在以下三个方面有区别: 1、主体:单位可以构成帮信罪的主体但不可以构成诈骗罪的主体。 2、帮信罪侵犯的客体为国家对正常信息网络环境的管理秩序;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3、诈骗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虚构事实或
区别如下: 一、盗窃罪和诈骗罪从性质上来讲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占有的数额较大的财物,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
诈骗罪与抢劫罪的区别是:诈骗罪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取得财物,抢劫罪以当场使用暴力胁迫的方法取得财物;诈骗罪基准刑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抢劫罪基准刑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认定为诈骗罪需具备下列要件: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为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