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14
疫情期间工资应当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给劳动者,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职工提供了正常劳动,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职工没有提供正常劳动的,
疫情期间员工通过居家办公、网上办公的正常劳动的,企业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员工工资。如员工在疫情期间未工作的,按照相关规定,企业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需要向其支付正常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就不需要支付其工资,但是需要支付一定的
在疫情期间只要劳动者没有做出不合法的事情,那么就不应该扣工资,而对于只要因为疫情不能上班就不能扣工资,从而还应该要如实的发放劳动者该有的工资,所以,在处理的时候就要结合实际的情况来进行办理。
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3个月到24个月的医疗期。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医疗期内,停工医疗累计不超过180天的,由企业发给本人工资70%的病假工资,累计超过180
疫情期间延迟复工期间工资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则工资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若劳动者没有提供正常劳动,由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生活费。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因疫情无法上班的工资发放标准将严格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放《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规定来执行
用人单位如果在疫情期间停工停产的,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仍然要按劳动合同约定向员工发工资;停工停产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员工提供正常劳动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其他。
疫情期间用人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按劳动合同约定向劳动者发工资;停工停产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工资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员工被采取隔离等强制措施的,用人单位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工资;其他。
员工工伤期间,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疫情期间的计件工资,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进行计算。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对劳动报酬有约定,双方约定通过计件的方式来计算工资,并且有约定计算方法的,即使在疫情期间,也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计算劳动者的工资,必须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