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1.09
缓刑和有期徒刑是两种刑罚。缓刑不包含有期徒刑,有期徒刑也不包含缓刑。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如果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可以宣告缓刑。
依据犯罪分子立功悔罪的表现而定,如果是重大立功的,减刑的幅度会比较大。判处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如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一般在执行一年半以上方可减刑;两次减刑之间一般应当间隔一年以上。
缓刑不同于免除刑事处分,就在于缓刑在一定时期内仍然保留执行原判刑罚的可能性。因此,对缓刑犯在判决中必须宣告一定的缓刑考验期,在考验期内如果没有再犯新罪,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
有期徒刑可以减刑,减刑之后,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减刑需要依法进行,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程
缓刑不算有期徒刑,缓刑是适用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尤其徒刑的犯罪分子;大部门的学者赞成,缓刑具有刑事惩罚的属性,缓刑的执行属于刑罚的执行,它不是有期徒刑,不属于刑种。
拘役与有期徒刑的主要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适用对象不同。有期徒刑既适用于重罪犯,也适用于轻罪犯;拘役只适用于轻罪犯; 2、执行场所不同。监狱是执行有期徒刑的地方,拘役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3、期限不同。有期徒刑期限长,起点高,幅
根据我国刑法,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年。被判处18年有期徒刑,一般可以分三次减刑。每次减3-5年。
正在服刑期间的,被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适用减刑所需要的条件包括: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刑。判处无期徒刑的,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
无期徒刑减刑的条件具体有: 1、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 2、有法律规定的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
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最低不得少于一年。缓刑的适用条件是,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适用缓刑对所居住的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
对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减刑的条件有: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服刑二年以后,可以减刑,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十三年。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十三年。
无期徒刑限制减刑规定:无期徒刑的减刑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如果有重新犯罪的,新罪判决之后的两年不予减刑,而且要减刑,必须在服刑期间有心悔改或有立功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