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30
交通肇事罪的构成条件是: 1、主体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2、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 3、在犯罪主观方面属于过失; 4、客观方面为有造成重大事故发生,或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在我国交通肇事罪的法律概念为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的认定程序:(一)交通事故的办理程序向112指挥中心报警,112指挥中心接警后,通知值班民警→抢救伤者,保护现场,初步了解案情→是否道路交通事故→立案、现场勘查、调查取证→作出事故认定,需要追究刑事责
1、交通部门现场勘查。交警部门对现场勘查记录经复核无误后应要求当事人或见在现场图上签名。为检验需要,可以扣留肇事车辆和当事人相关证件。2、交通部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交警部门经过调查后,应当根据当事人的
发生交通事故,造事者没钱赔偿,与做不做牢没有关系,刑事责任不会因为钱的多少而得到免除,可以尝试得到家属的谅解,来减轻刑事责任。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
交通肇事罪量刑中的从轻情形有: 1、交通肇事是行为人因为驾驶过程中过失导致的; 2、肇事的被告人犯罪情节较轻,被告人具有悔罪表现; 3、被告人在发生事故后,积极送被害人就医,积极处置事故后果的。《刑法
交通肇事罪立案的具体的时间法律没有规定。按照公安机关处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交警在接到报案对现场进行勘查时属于受案。交警通过对现场勘查、初步调查后,认为构成刑事案件,制作立案决定书报请主管领导批准后,为立案。交通肇事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死
在我国的法律中,对交通肇事罪规定了三个刑级: 第一、犯交通肇事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二、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别的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到七年有期徒刑; 第三、因逃逸致人丧失生命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因此,交通肇事罪的
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取保候审并不特指某一种罪名,只需要嫌疑人符合取保候审的相关要求就可以办理取保候审。因此交通肇事也是可以办理取保候审的,但是需要依据交通肇事的情节判断是否符合取保候审,对有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以及致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