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5.31
当事人对二审判决若有异议,可提起再审。一般来说,二审判决为终审判决,当事人不得再上诉。但如果当事人认为程序、实体上有错误,可由本人进行申请审判监督程序。有三种启动形式:当事人申请再审;法院决定再审;检察院抗诉进行再审。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上诉
刑事案件中被害人对判决不服的解决办法: 1、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 2、检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后五日以内,应当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且答复请
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向人大信访部门进行反映。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
可以申诉解决。对最终刑事判决不服,可以提出申诉。 1、我国采用两审终审制度,即二审就是终审,当事人无法再上诉。如果对二审判决不服,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申请申诉; 2、申诉必须满足一定条件,否则会被驳回,比如发现了新证据,可以影响
减刑是刑法中规定的一种在刑罚执行过程中的措施。是对判处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等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有立功等表现的行为,适当减轻其刑罚程度。减刑需要满足的条件如下:1、在服刑期间认真接受改造教育,确有悔改表现的;2、在服刑期间有立功表现的
病退需要的条件如下:养老保险缴费原则上满15周年,女性45周岁以上,男性50周岁以上;一般类疾病住院出院后满1年;恶性肿瘤、尿毒症、肢体瘫等难以康复的严重性疾病住院出院后医疗期满;精神类疾病住院出院后年满5年,且有5年系统治疗诊断记录。因病
附带民事诉讼,一般有以下的五个条件,具体如下: 1、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法定代理人符合法定条件; 2、有明确的被告人; 3、有请求赔偿的具体要求和事实根据; 4、被害人的物质损失是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造成的; 5、属于人民法院受理附带民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那天起的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民事案件,当事人不服不能上诉,
相关机关命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保证其随传随到。条件如下: 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罚金、没收财产等附加刑的;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实施取保候审不会再次犯罪的; 必要逮捕,但因患有白血病等重病,或是
要回抚养权的条件包括两种: 1、与对方协商一致。当事人通过协商的方式,来变更抚养关系,这样既可以更好的保护未成年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双方共同承担对子女的抚养教育的义务; 2、没有办法协商一致的,可以向法院起诉变更抚养权。变更抚养权的法定情形
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法院在接受离婚案件时要先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再看具体情况判决是否离婚。具体情况包括:一方有重婚的行为或者与他人有同居的行为;一方对家庭成员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一方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并且经过多次劝谏没有
宣判之后,本人可以在收到判决书之次日起10日之内提出上诉;亲属代为上诉的,应当在收到判决书之次日起10日之内,向原审法院提出,法院再征求被告人的意见;被告人同意的,启动第二审程序,不同意的,到期生效。在刑事案件当中,关于二审的上诉,上诉之后
根据《刑事诉讼法》有关取保候审的条件与执行的规定,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以下情况之一的被告人或者犯罪嫌疑人,可以取保候审: 1、犯罪嫌疑人可能会被判处拘役、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犯罪嫌疑人可能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