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03
单位犯罪在客观上具有以下两种情况: 1、单位故意犯罪行为。在单位故意犯罪的情况下,单位犯罪行为是经单位集体决定或者负责人员决定实施的。这里的单位集体决定,是指经过单位决策机构决定。在一般情况下,单位决策机构是指单位有权作出决定的机构。例如公
犯罪分子满足以下条件的,可以减刑: 1、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 2、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又或者是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减刑是指依法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在具有法定的减刑情节时,由负责执行刑罚的机关报送材料
过失致人重伤罪刑事构成要件: (1)主体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 (2)主观要件:主观上具有过失,必须是过失,如果是故意不构成本罪; (3)客体要件: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健康; (
非法行医的条件有:1.主要客体是国家对医疗卫生工作的管理制度,次要客体是公共卫生;2.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行为;3.主体为一般主体,但一般是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行为人对病人伤亡结果存在间接故意的罪过而
当事人申请重新鉴定的法律依据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民事诉讼法》、《司法鉴定管理条例》等。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
抢劫罪的规定有: 1、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法律规定包括有: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依照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有关无犯罪记录证明的法律依据是:个人可以查询本人犯罪记录,也可以委托他人代为查询,受托人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单位可以查询本单位在职人员或者拟招录人员的犯罪记录,但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关于从业禁止的规定。
行贿罪的处罚规定: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以财物的行为。
监外执行的法律依据是《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五条,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暂予监外执行,即罪犯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罪犯怀孕或是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罪犯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对适用保
监外执行,是指由于罪犯具有法律规定的某种情况而暂时变更刑罚执行场所和执行方式,在监狱外执行刑罚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由于其具有不宜收监执行的特殊原因,按照法律规定,由居住地社区矫正机构执行,在监外来执行刑罚的一种执
有期徒刑的期限,除《刑法》第五十条、第六十九条规定外,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 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