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01
签了劳动合同,若是未正式毕业的学生,还是应届生。若已经毕业的,要参加公务员等考试的,要根据当地政府的规定或者相关考试的规定。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决定。
应届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要注意的方面有,自公司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公司应当与员工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应当是书面形式;以及劳动合同的内容要齐全、完整,合法有效。
签劳动合同不算应届毕业生,因为应届毕业生指在应该毕业的年份即将毕业或者已经毕业学生。简单地说,学生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就是应届毕业生。所以一旦签完协议以后就不算是毕业生了。
时下,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下,有部分用人单位将求职者的试用期当成了“白用期”,玩弄试用期的花招来损害求职者的利益。因此,很有必要提醒广大应届毕业生:避免误区,搞清楚试用期的真正含义。误区一:试用
应届毕业生签订合同前,首先要把签劳动合同时把主要条款看清楚。 1、单位名称,就是录取你的公司名称,如果不一样,可以让人事帮你解释,人事也必须提前告知你。 2、签订合同的期限需要确定,总共多少年。有一年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0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这种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在现实生活中争议和纠纷的发生。比如,即将毕业的在校大学生毕业前与用人单位提前
有效。只要合同内容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强制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就是合法有效的。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
合同的签订地点有时候是确定合同管辖法院的重要依据。当事人双方如果采取书面形式订立合同的,那么合同的签订地点是最后一方签名盖章的地点就是合同签订地。如果双方没有采取书面形式订立合同,而是采用承诺方式订立合同的,那么承诺生效的地点就是合同成立的
至少符合下列三项条件,签订的合同才有效: 1、签订合同的当事人需要都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如果一方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则合同无效; 2、合同必须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不存在欺诈、胁迫的情形; 3、合同的内容合法,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
应对故意拖延甚至恶意拒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以下措施:首先,用人单位通知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而劳动者拒绝订立的,用人单位可以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且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作为用人单位,首先应当注意留存通知劳动者签订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