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27
法院立案后,一般在原告接到法院交纳诉讼费用通知的次日起7日内收取案件受理费。 原告自接到人民法院交纳诉讼费用通知次日起7日内交纳案件受理费,如果逾期不交纳诉讼费用又未提出司法救助申请,或者申请司法救助未获批准,在人民法院指定期限内仍未交纳诉
一般需要七天的时间。如果符合起诉条件的,法院会在7天内予以立案受理,并通知当事人;如果不符合的,法院会在7日内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但是法院如果在接到起诉状时能当场判定符合起诉条件的,也可以当场登记立案。
在答辩期满前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调解,适用普通程序的案件在当事人同意调解之日起15天内,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在当事人同意调解之日起7天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经各方当事人同意,可以继续调解。延长的调解期间不计入审限。
1、刑事案件:人民法院确定开庭日期后,应当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以及辩护人。 2、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二者的通知时间是相同的。 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被告若是提出答辩状的,应当载
法院立案后,具体开庭的时间由人民法院根据工作安排而定,但是,对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应当在规定的审理期限内开庭进行审理。 法院立案后一般情况如下: 1、刑诉: (1)速裁程序要求在法院立案后七日内开庭; (2)简易程序要求在法院立案后
一般情况下,在七天以内决定是否立案。公安机关受理案件后,经过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由接受单位制作《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
刑事案件法院判决后,上诉期、抗诉期届满后,判决生效。如果是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自作出之日起开始生效;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的判决和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判决也是作出之日起开始生效。
我国法律并未直接规定起诉后必须多长时间内进行庭前调解,但是对于案件整体审理时间有具体规定。立案前调解需要几个工作日没有明确规定在司法实践中,调解程序一般是1天。
立案后不会自动撤案。只有经公安机关侦查后,发现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等不需要在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下才会撤销案件。行政案件受案审查期限原则上不超过24小时,疑难复杂案件受案审查期限不超过3日;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