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27
行为人诈骗情节严重的情形包括: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社会危害性较大的;曾因诈骗受过刑罚处罚的;诈骗的数额达到巨大的;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财物的;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诈骗救
贷款诈骗罪的严重情节指的是: 1、为骗取贷款,向银行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行贿,数额较大; 2、挥霍贷款或者利用贷款进行非法活动,导致贷款到期无法偿还; 3、隐瞒贷款去向,贷款期限届满后拒不偿还; 4、提供虚假担保申请贷款,贷款期限届满后拒不偿
诈骗罪中,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并且有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等行为的,算情节特别严重。
“刑九”规定数额较大或者情节较重、数额巨大或者情节严重、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情节特别严重三种情况,相应规定三档刑罚。将原刑法中的“固定数额标准”(即十万元、五万元、五千元等三个具体数额分界量刑)调整为“弹
诈骗罪中刑法诈骗罪量刑量刑标准之加重处罚情形: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1)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2)惯犯或者流窜作案
《》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或者,并处或者单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
其他严重情节”是指: (1)为骗取贷款,向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行贿,数额较大的; (2)挥霍贷款,或者用贷款进行违法活动,致使贷款到期无法偿还的; (3)隐匿贷款去向,贷款期限届满后,拒不偿还的
骗取贷款罪和贷款诈骗罪有以下区别: 1、主观不同。骗取贷款罪是在金融机构贷款时隐瞒贷款用途或者虚构事实来满足贷款条件,但主观上仍有归还贷款目的;贷款诈骗罪通过虚假合同等方式诈骗贷款,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2、主体不同。骗取贷款罪主体可以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之规定,贷款诈骗罪立案需要以下条件:一是犯罪主体:实施该犯罪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自然人实施该犯罪要求年满16周岁。二是犯罪客体:该行为破坏了我国正常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三是主
高利转贷罪与骗取贷款罪的区别有: 两者的概念不同;前者是以转贷谋取私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再以高额的利息转贷给他人,违法所得金额较大的行为;后者则是通过欺骗方式取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有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