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10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产的行为。诈骗罪的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一般认为,诈骗罪的基本结构是:行为人以非法所有为目的实施诈骗,受害人有错误的认识,受害人基于错误的认识处分财产,行为
失火罪的成立要件有: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的危害公共安全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法定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主观要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首先,有共同犯罪的认识因素: (1)各个共同犯罪人不仅认识到自己在实施某种犯罪,而且还认识到有其他共同犯罪人与自己一道在共同实施该种犯罪; (2)各个共同犯罪人认识到自己的行
在我国对犯罪的认定需要满足四要件: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具体而言,该行为满足刑法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受刑罚处罚,即犯罪成立。
串通投标行为的认定: (一)几个投标人同属于一个母公司或者一个母公司和他所属的几个子公司全部参加了投标; (二)同一人携带两家及以上企业资料参与投标报名的; (三)中标人同时以“协作费”或“协调费”的名义分别转出相同数额的款项给予相关的几个
诈骗罪中的诈骗行为,表现为行为人想受骗者表示某种虚假的事项,我国刑法解释论上习惯于采用行为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表述。所谓的虚构事实是指捏造客观上并不存在或者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实。需要注意的是,行为人虚构的事实,既可以是全部的事实,也可以是
集资诈骗罪是法定罪。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扰乱国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且数额较大的行为。集资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应理解为“非法所有”,从这一概念可以看出本罪是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1.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2.肆意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3.携带集资款逃匿的; 4.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
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 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
认定汽车故意撞人的行为的方法:客体上,侵犯了他人的生命权,即造成了人身损害;客观上,实施了开车撞人的行为;主体上,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主观上,具有非法伤害、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驾驶人同时符合以上
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一般情况下,交通意外的认定和交通事故的认定程序是相同的。各方都没有导致道路交通事故过错的,属于交通意外事故,各方都没有责任。交通意外通常是指,在客观上,行为人的行为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