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5.18
根据我国劳动争议的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争议主体指的是用人单位及其劳动者。劳动者一方在十人以上,并有共同请求的,可以推举代表参加调解、仲裁或者诉讼活动。劳动争议可以通过调解、仲裁、提起诉讼解决,也可以协商解决。
辞退劳动者的赔偿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应支付经济赔偿金,即依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劳动者在单位每工作满一年,单位要支付二个月的工资。
劳动者不与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支付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劳动局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维权:与劳动局协商;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直接向人民法院请求支付令;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其他。
信访申诉维权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否则属超过法定申请仲裁时效,其仲裁申请不受法律保护。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对劳动争议提请仲裁的时效期间是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起算。如果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那么可在收到仲裁决定书之日起的十五日内起诉。
劳动局可以通过作出责令用人单位在限期支付工资的决定来帮忙要工资;如果单位仍逾期不付工资的,劳动局能够责令单位按照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付给劳动者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规定在劳动合同中可以设定违约金的两种情形的同时,还规定了两种情形下违约金支付的具体标准: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过失性辞退劳动者,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非过失性辞退,除了支付经济补偿,额外支付一个月的工资;违法辞退劳动者,以经济补偿为标准支付两倍赔偿金。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对未予受理的仲裁申请,应逐件向仲裁委员会报告并说明情况,仲裁委员会认为应当受理的,应及时通知当事人。当事人从申请至受理的期间应视为时效中止。
《劳动合同法》中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时,需要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因此口头劳动合同是无效的。但如果有口头约定并有证据能够证明存在劳动关系,则在劳动纠纷案件中劳动者的合法诉求可以得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