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30
行政违法行为是有行政处罚时效的。若行政违法行为在二年内被发现的,行政机关可依法给予行为人处罚;在二年内未发现的,则不再给予行政处罚;但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该处罚时效延长至五年。
我国行政机关对于作出违法行为的追诉期一般是二年。如果行政机关在二年内未发现违法行为的,则之后不再对该行为进行行政处罚;但是对于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追诉期限是五年。
1、行为的主体必须是拥有行政职权或有一定行政职责的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或者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个人。 2、行为主体有凭借国家行政权产生、变更或消灭某种行政法律关系的意图。 3、行为主体在客观上有行使行政职权或履行职责的行为
确认行政行为违法的起诉期限是: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内;如果行政行为经过了行政复议,那么起诉期限是自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或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
公证行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 (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
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出境、入境人员下列情形会给予行政处罚:持用伪造、变造、骗取的出境入境证件出境入境的;冒用他人出境入境证件出境入境的;逃避出境入境边防检查的;以其他方式非法出境入境的;协助他人非法出境入境的;外国人拒不接受公安机关查验其出境入境证件的;外国人
违法行为原则上二年后免予行政处罚,但是若是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上述期限延长至五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时效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
会妨害行政诉讼的行为: 1、伪造、隐藏、毁灭证据的; 2、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或者威胁、阻止证人作证的; 3、有义务协助执行的人,对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无故推拖、拒绝或者妨碍执行的; 4、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冻结
会妨害行政诉讼的行为如下: (1)有义务协助执行的人,对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无故推拖、拒绝或者妨碍执行的; (2)伪造、隐藏、毁灭证据的; (3)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或者威胁、阻止证人作证的; (4)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
法律规定羁束行政行为是指在限制自由裁量权的前提下作出的。法律明确规定了行政行为的范围、条件、程度、方法等,行政机关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只能严格依照法律作出的行政行为,羁束裁量权的行使,其权限范围、幅度行为方式、数量界限等都由法律、法规明确规
行政机关侵犯自然资源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行政行为要先复议后诉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复议时,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受理作出决定,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