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1.03
当事人对诉讼时效开始时间的约定无效。法律规定,诉讼时效的期间、计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断的事由均由法律规定,当事人不可以自行约定,否则该约定行为依法无效。同时,当事人如果要对诉讼时效利益进行预先放弃的,其放弃行为也法律规定为不具有法律效力。
诉讼时效是债权人向法院要求保护其权利的法定期限。诉讼时效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允许当事自由约定。所以,当事人约定缩短或者延长诉讼时效的,法院不予认可。
民事诉讼中的立案时间为七天。法院收到当事人的起诉材料之后,会进行审核,发现符合起诉条件的,会在7天内立案,然后将案件受理通知书发送给原告,原告凭借案件受理通知书缴纳诉讼费。
诉讼时效是法律的规定。法律没有赋予当事人通过约定变更诉讼时效期间的权利,所以,不能约定变更。
如果当事人从知道其权利受侵害之日起到最长诉讼时效期间的20年止,期间不足普通诉讼时效期间的2年或特别诉讼时效期间的1年的,也只能在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的20年内向人民法院请求法律保护。如果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当事人应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的期间内打官司,即起诉应在诉讼时效期限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到一审人民法院立案或基层人民法院的派出法庭递交起诉状。如果超出了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虽然当事人仍然可以起诉
1、非本人信访不可以中断诉讼时效,因为其他人没有经过当事人的授权是不能替自己维权的,所以,自己信访才能导致诉讼时效的中断。 2、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还包括: (1)起诉。即权利人依诉讼程序主张权利,请求
2020年颁布的民法典,采纳了民法总则确定的诉讼时效新规定。与过去民法通则的诉讼时效规定不同,民法典和民法总则将普通诉讼时效规定在了三年的期间。 也就是说,在以前发生民事纠纷时,权利人只能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的2
根据《民法典》规定,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通常是3年。对于不当得利请求返还的请求权,大多数情况下,适用普通诉讼的时效期间,即适用民法典中的普通诉讼时效。 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一般是从一方当事人知道或者应该知道,属于不当得利以及知道
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的规定,一般的民事诉讼时效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算,如果其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民事诉讼时效届满之后,权利人并不会丧失起诉权,但义务人有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